不想說話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,即使我說了也沒有人明白,例如前晚在忍不住的情況下,做了沒有放老抽的薯仔炆雞翼。吃時我說只能勉強稱之為合格,但男人說對他而言已經很好吃...所以我說,說了也沒有人明白。又,他貼心的買了泰米回來,煮好後,我再確定我是一個嘴刁的人(從小我阿姨已許配了這形容詞給我),因為,隨便買回來的泰米又何得何能輕易的討得我歡心。再想下去,不得了,吳豹的五花腩炒年糕、蒸桂魚和蕃茄蛋煮鮫魚便相繼浮現。不要小看蕃茄蛋!要煮得甜鹹酸剛好,汁的濃稠也要恰到好處是不容易的。北京的叫作西紅柿炒雞蛋,連名字也不同,又如何期望味道會一樣!果然是很鹹,更能吃出內裡有大量的味精,汁不用說,炒出來有就有,沒有就沒有!要求個什麼,北京人才懶理你什麼甜鹹酸,有沒有汁,有得你吃就別那麼多話!這是吃文化上的差異之一!
緊跟著豹哥的菜還有杜小姐的豉油雞、陳小姐的越南牛河、楊小姐的Crepe Suzette...這些豈是簡單之菜式,內裡蘊含了許多的回憶。在不太有胃口的時候想起這些美食便叫我痛苦,接下來除了一幕一幕希雲街與寶翠園的情景在腦裡上演外,還有更可怕的在後頭。
今天我只能在iPhoto裡饕餮我以往的食物圖片寶庫,回顧我們的吃的文化。
以上題及那些食物的生存空間是香港,我們的蕃茄蛋說的是廣東話,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,這些事並不是三文兩語,用個五十年就能教得懂的。在守舊的北京如是,在開明的西方亦然。但我今晚仍不罷休,沒有慣用的材料,我仍是要煮蒸水蛋與紅燒茄子,於我來說是這是家的味道,我想讓多些人知道。前天有半成功的薯仔炆雞翼與蕃茄薯仔排骨湯,希望再在我偱偱善誘下能溝通能躍一步,就算只能做一個譯本也比在試也沒有試底下不宣揚開去好。胃,請快點好起來,我還有一大堆美食在等著我!
src="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jBaI-selmvMql4zaBAZXyrkmnxs8ILkNDYpJRNFDGuB8dhf2c5HNIZVaZj-unoHPtCUQoweIKaBx7yCaojZouWLEmRWGLdOcdpFO9v5rfp99u4pQhU_xQLiwsDHTgl9fEDgbTmtA/s320/DSCF0573.JPG" border="0" alt=""id="BLOGGER_PHOTO_ID_5074427500048159874" />


2 則留言:
度度都係妳既blog
究竟要睇邊個先?講定一個等我可以慢慢研究嘛。
msn lor, 方便大陸呀!!
發佈留言